在众多血液蛋白质组检测技术中,除了传统的基于质谱的非靶向技术外,基于亲和力平台的高通量靶向蛋白质组方法——SomaScan技术和Olink技术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技术已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在“蛋白检测双子星”的发展中不断进行迭代,如今都已进入了激烈的竞争阶段!目前,SomaScan已更新至11K,而Olink也已更新至5K。在选择这两种技术时,研究人员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两大技术,本文整理了近年来有关两平台比较的研究文章,涵盖检测稳定性、精确度、灵敏度以及蛋白数量与范围等多个方面,供研究者参考。
第一篇研究
2023年,研究分析了48684位UK Biobank参与者的Olink蛋白质组学数据与35892名冰岛人群的SomaScan数据,研究了这些样本的蛋白质水平与基因型及表型信息之间的关联。此外,其中1514名参与者同时进行了OlinkExplore3072和SomaScan5K的检测,研究者对两个平台的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流行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平台提供的信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某些情况下提供了有用的互补性。后续勘误结果显示,Olink的CV值显著高于SomaScan,而SomaScan的精确度更高。
第二篇研究
2025年,该研究比较了OlinkExplore3072和SomaScan11K在4000名中国成年人中检测的2168种血浆蛋白质的性能。主要结论包括:(1)两种平台测量的蛋白水平相关性较低,关键影响因素是Olink平台中低于检测下限的样本比例;(2)1694种唯一匹配的蛋白中,Olink和SomaScan分别鉴定出765种和513种蛋白具有顺式蛋白数量性状位点(cis-pQTLs),400种蛋白的cis-pQTLs在两个平台间共定位;(3)Olink和SomaScan分别有1096种和1429种蛋白与体质指数(BMI)相关;(4)279种和154种蛋白分别与缺血性心脏病(IHD)风险相关;(5)加入传统IHD风险因素后,Olink和SomaScan的ROC AUC值分别提高至0.862和0.863。这些结果展示了这两种平台的实用性,并为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
第三篇研究
2024年,该项研究对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中的102名患者血浆分别进行了SomaScan11K和OlinkExploreHT(5400+蛋白)的检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Olink中有超过50%的蛋白低于一半样本的检测下限,而SomaScan则全部高于检测下限,表明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2)SomaScan的CV中值为68%,显著小于OlinkHT的357%;(3)在重复样本检测中,SomaScan的相关性更好,相关性中值为0.85;(4)SomaScan的cis-pQTL绝对数量约为2800,Olink约为2100;(5)分析两个平台共有检测的超4400种蛋白的总体相关性,相关性中位值为0.14,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蛋白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相关性。
第四篇研究
2025年,该研究评估了7种蛋白质组学平台(包括SomaScan11K、Olink5K等)对78个个体血浆的检测和结果比较。主要结论包括:(1)7个平台共鉴定了13007种蛋白,其中SomaScan11K和7K检测到最多的蛋白;(2)SomaScan平台的CV值最小,为最精确稳定的技术平台;(3)SomaScan在数据完整性方面表现最佳,Olink的新版本5K完整性明显低于之前的版本;(4)97%的SomaScan平台检测的蛋白在线性范围,而Olink仅为42%;(5)SomaScan检测到最多的FDA批准的人血浆蛋白质生物标志物。
综上所述,针对大样本量的SomaScan和Olink平台的比较,从整体检测蛋白数量及稳定性等方面来看,SomaScan平台展现出更为优越的性能。因此,在血液大队列研究中,选择SomaScan平台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尊龙凯时推荐您使用【中科新生命】的SomaScan P7K/P11K,开启血液万级蛋白质组检测的新纪元!通过突破血液蛋白质组检测的限制,为血液蛋白标志物的发现和临床转化创造新的机遇,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