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基因治疗市场的发展,腺相关病毒(AAV)因其长期表达、低毒性、低免疫原性和组织特异性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基因载体之一。然而,AAV产品的高昂价格主要源自其生产过程中未得到全面优化,这使得降低成本和提升商业化生产能力成为AAV基因治疗产业化的最大难题。针对这些挑战,丁香园特别联系了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真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华鹏先生。他作为一位资深行业从业者,将分享其对AAV在基因治疗领域独特地位和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派真生物在AAV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技术突破。
在与李华鹏的对话中,他指出,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是当前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主流载体。目前,AAV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免疫原性与高安全性
AAV载体的免疫原性较低,确保了其高安全性。自1990年代在囊性纤维化治疗中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AAV以其卓越的安全性树立了标杆。当前,AAV载体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眼科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因AAV载体导致的致死事件。
二、广泛的组织感染能力
AAV载体在感染人体组织方面展现出广泛的能力,目前已发现自然界中存在数百种血清型。这些血清型能有效靶向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然而,现有的某些天然AAV血清型在治疗应用中感染效率仍有待提高,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聚集于肝脏,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对此,派真生物开发了成熟的π-Icosa™AAV血清型筛选平台,从灵长类动物的多种重要组织中筛选出高组织专一感染力且不感染肝脏的AAV血清型,降低了AAV载体的使用剂量和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三、稳定的基因表达
AAV载体的环状基因组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基因表达,对需要持久性治疗的遗传性疾病尤为关键。这些特点让AAV成为基因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基因载体之一。
尽管AAV具有诸多优势,仍存在产量、感染力和特异性不足、宿主产生中和抗体后无法重复注射、基因装载能力偏小等问题。派真生物的研发团队正致力于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力求开发出更为优秀的基因治疗载体,让公众能够更可及地使用先进的治疗方案。
技术革新与生产效率
李华鹏强调,病毒载体工艺及大规模GMP生产的难度极高,是CGT药物开发中的主要瓶颈。因此,派真生物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升产量为主要目标。2021年,派真生物建成了亚洲首个4000L总产能的临床级AAV载体生产基地,实现了临床级的规模化生产。
派真生物的π-Alpha™293细胞AAV高产技术平台,整合了基础产量提升、生产工艺优化及国产物料筛选等多个方面,达到提升产量与降低成本的目标。基于多项已授权的专利成果,公司成功设计了提升RC和Helper辅助质粒产量的方案,配合高产单克隆细胞株,原有的AAV载体产量得以提高5至20倍。此外,派真生物还在上下游工艺和材料筛选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确保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AAV研发过程中,质量问题如空衣壳、宿主基因组残留、基因组完整性等风险点需引起重视。李华鹏表示,派真生物在质量控制和研究方面也从未停步,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分析和控制平台,确保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进行充分评估,并跟踪后续工艺的优化与控制。
此外,派真生物还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质量控制的持续进步。公司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并在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中实现全球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未来展望
在谈及派真生物的国际化进程时,李华鹏强调,技术创新、全球市场拓展、产学研合作及行业标准制定是成功的关键。展望未来,派真生物将在基因治疗领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力求成为技术创新的先锋、高效平台的提供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以及合作伙伴的赋能者,以确保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可及性。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尊龙凯时作为行业的致力者,将促进基因治疗产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