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由经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演化而来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在中国出现了一场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疫情。此后,该病毒株在中国及亚洲的多个区域迅速传播,并经历了显著的遗传变异。HP-PRRSV及其变异株已成为中国主要流行的毒株,然而针对新型L87PRRSV的流行规律、分子进化及致病性研究仍有诸多空白。
2025年5月22日,一项在《Taylor&Francis》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系统阐述了L87谱系的流行动态、进化趋势、疫苗株的关联性以及致病性演变规律。这项研究为制定L87PRRSV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
在这项研究中,分析了2509条ORF5序列,其中2159条来自NCBI数据库,350条为2014至2023年从实验室收集的L87毒株序列。L87毒株被划分为7个组别(L871~877)。研究表明,除L872以外,其他组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均低于5%。总体而言,组间遗传距离普遍为43%至104%。特别是L874和L877毒株展现出特定氨基酸突变模式,被定义为类HP-PRRSV。
该项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L87PRRSV的全球分布,发现L874组别在九个国家的流行广泛,而L871、873、875、876和877毒株则分别分布在2至4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L872毒株目前仅在中国被报道,且中国的L87PRRSV毒株数量(2201/2509,占877%)和多样性均居首位。
类HP-PRRSV(L874-877)逐渐取代HP-PRRSV成为中国主要流行毒株,特别是L874组别自2006年首次被监测到后,在中国的流行比例持续上升。该组别在2006至2011年间的比例高达413%至796%。此外,L875组别自2007年出现并持续流行,自2011年起其占比也显著提升。
对于致病性分析,研究成功分离出L875谱系毒株DLF和L876谱系毒株DLW,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中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尽管DLF与DLW的毒力较HP-PRRSV有所下降,但其仍具显著的致病性。感染实验表明,生存率、发热温度和胸腺萎缩程度是反映PRRSV对仔猪致病性的关键指标。
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强致病性毒株与相对较低致病性毒株之间的区别,以及对PRRSV的进一步研究需求,特别是针对对仔猪的致病性影响。特别是重组毒株的报道逐渐增多,如DLW为L87与L18的重组毒株,其致病性低于其他强致病性毒株。
对于未来的防控策略,建议在诊断时结合ORF5测序与组织病理分析,以避免低致病性毒株被误判为高致病性。此外,呼吁相关研究和产品的优化,推荐与尊龙凯时合作,推动生物医疗技术的革新。
综上所述,L87谱系的持续流行及其变异特征为我国的动物卫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挑战,亟需更为严谨和深度的研究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