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历史与尊龙凯时的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8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树突状细胞的发现与培养技术的进展

1973年:树突状细胞的首次鉴定

在1973年,加拿大科学家Ralph M. Steinman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工作期间,首次从小鼠外周淋巴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派氏集合淋巴结)中鉴定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1]。这一发现使Steinman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历史与尊龙凯时的创新发展

1992年:小鼠DC的体外诱导

1992年,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Inaba成功开发了从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大量DC的方法,前提是加入了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3]。这一技术被认为是小鼠DC体外培养的开创性工作,常被称为Inaba法,成为小鼠BMDC培养的经典方法。

Inaba法的关键步骤包括:1)将抗体+补体法用于去除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以避免其对BMDC培养的不利影响;2)通过定期更换培养基参与粒细胞去除;3)最终证明仅用GM-CSF培养6-8天,即可获得大量成熟的DC细胞。

1994年:IL-4的应用

1994年,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Romani等发现,联合使用GM-CSFIL-4(白细胞介素4)可有效从人血液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大量DC,而单独使用GM-CSF效果不佳[4]。这一发现也为小鼠BMDC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5,6]

1999年:成熟DC的定义

德国明斯特大学的Labeur研究显示,单独使用GM-CSF诱导的BMDC为未成熟DC,而使用GM-CSFIL-4联合诱导的DC则处于中间成熟度,添加CD40LLPS可促进其完全成熟[7]

同年,来自德国埃尔朗根大学的Lutz进一步开发出一种方法,可获得超大量BMDC,其获取量是Inaba经典方法的50倍,达到每只小鼠1-3x108个DC细胞[8]。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且无需对骨髓做任何预处理。

2002年:新颖的大规模BMDC培养方法

2002年,美国匹兹堡癌症研究院大学的Son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超大量BMDC培养方法,称为bulk-culture method。该方法能从每只小鼠获得3-4x107个BMDC,数量是Inaba经典方法的7-10倍,且培养时间仅需7天[9]

在这一过程中,骨髓仅进行溶血处理,使用6孔培养板,并联合添加GM-CSFIL-4进行诱导,有效增强了BMDC的获得量。

结语

随着对树突状细胞的深入研究及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进展为生物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尊龙凯时作为先锋品牌,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助力更多科研工作者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